雷锋的故事:第四章 在鞍钢,他到哪里都是一颗闪光的螺丝钉

 来源:鞍钢日报  2021-04-15

到艰苦的地方去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处处都在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

1959年8月,鞍钢从化工总厂调给弓长岭焦化厂一批技术骨干和青年工人。当时,从鞍山市内的鞍钢化工总厂那样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向弓长岭这个偏僻的大山沟里调青年工人是比较难的。 SkA鞍钢集团网站

化工总厂北洗煤车间负责教育工作的夏秀芝回忆,往弓长岭调人的时候,生产主任找谁谈话谁都摇头,说自己家有困难不能去,但当找到雷锋时,他一口答应了。 SkA鞍钢集团网站

1963年3月,同乡工友杨必华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1959年化工厂往矿山调人时,有的同志因为矿山条件不好,不愿去。一天刚下班,小雷就像遇到什么喜事似地告诉我:“我有一件好消息!” SkA鞍钢集团网站

“什么好消息?你这么乐。” SkA鞍钢集团网站

“我调到矿山去了!” SkA鞍钢集团网站

在雷锋的带动下,50多名青年工人奔赴辽阳市鞍钢弓长岭焦化厂建设工地。 SkA鞍钢集团网站

杨必华在回忆文章中还写道:“在去矿山焦化工地的头一天,雷锋找到了我,送给我一本书,说:‘这是吴运铎同志写的《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同志有那么大的困难,他还是坚强地活着,继续为党工作,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把青春献给党。’” SkA鞍钢集团网站

在人生选择的关口,雷锋选择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他写下这样的一段话:“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SkA鞍钢集团网站

弓长岭焦化厂建设工地环境确实特别艰苦,与鞍钢化工总厂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工地在大峪山脚下,刚刚开始建厂。工人住的是动迁时遗留下来的土民房,四处透风,破旧不堪,雨天漏雨、风天灌沙。食堂是临时搭的大席棚,吃水、用水得到二里地之外的姑嫂城去挑水。 SkA鞍钢集团网站

当时有的青年工人闹思想情绪,发牢骚讲怪话,每天早上总有几个青年工人去找厂领导,闹着要回鞍山。 SkA鞍钢集团网站

焦化厂领导为了教育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工人正确对待困难,战胜艰苦环境的挑战,开了一次“忆苦思甜”大会。雷锋在会上讲述了他悲惨的家史和苦难的童年,讲述了是共产党、毛主席、解放军救了他,并送他上学,直至参加工作。雷锋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对共产党、新中国的无比热爱激发了工友们的革命精神,坚定了大家战胜困难的信心。 SkA鞍钢集团网站

这次大会之后,再也没有人说条件苦了,再也没有人要求回鞍山了,工友们群情激奋,团结一致,共同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建厂劳动中去。 SkA鞍钢集团网站

赤脚和泥保质量 SkA鞍钢集团网站

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雷锋总是冲在前面,干在前面。

因为处在建厂初期,调来的人又多又急,工人住处很紧张,厂领导很着急,决定成立青年突击队,抓紧建设被俗称为“干打垒”房的简易宿舍。雷锋报名参加了突击队,并担任了小组长。 SkA鞍钢集团网站

当时要建的“干打垒”房,墙体分为内外两层,内层用泥垛,外层用砖砌,这样既省钱又保暖,这是当时实际条件决定的。 SkA鞍钢集团网站

建宿舍是在深秋时节开始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施工也越来越困难。领导把和泥这个最脏最累的活交给了雷锋小组。 SkA鞍钢集团网站

刚开始建宿舍时,大家和泥没什么经验,用土和泥黏结性太小,土墙垛不住,砖墙砌不牢。等雷锋所在的小组负责和泥后,由于雷锋是在农村长大的,他就像农民建房那样,把草和土掺在一起和泥垛内墙,把沙子和泥掺在一起砌砖墙,解决了粘结性差的问题。 SkA鞍钢集团网站

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了。和泥时,大家用铁锹和二齿钩子使劲地搅和,草和泥怎么也拌不均匀,不仅进度慢,而且泥的质量也不好。负责砌墙的师傅抱怨道:“这和的什么泥?疙瘩溜球的,一点也不好使。” SkA鞍钢集团网站

听了师傅们说的话,雷锋脱下鞋、挽起裤脚,就踩进泥水里,用脚把土疙瘩一点一点地踩碎。大家找来靴子让他穿上再踩,可是,靴子一踩就粘在了泥里,不仅更费力,泥还和不好。他干脆甩掉靴子,继续光着脚踩泥。在他的带动下,大家也照着样子干了起来,终于和出了质量很好的泥。 SkA鞍钢集团网站

后来,雷锋小组在每天下班前,就把第二天和泥用的干土疙瘩打碎,再将干土拌好草,翻上两三遍,把草和土拌均匀了,再浇上水沤一夜,第二天早上再倒两遍,就能又快又好地和出泥来。以前是6个人和泥还供不上,现在3个人和泥,不但供上了,而且还有多余时间,可以帮助瓦匠运砖。 SkA鞍钢集团网站

革新发明提效率 SkA鞍钢集团网站

建房施工进度加快了,墙越砌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运泥越来越困难了。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是个好动脑筋搞革新的人。他看到运泥出现困难后就一直在琢磨,想找个窍门运泥。入迷的他边和泥边比画,引来老乡工友叶连升好奇地问:“雷锋,你比比画画的,想干什么啊?”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回答说:“我想到一个土办法运泥,你看行不行?帮我参谋参谋。”说着,他就把大家叫在一起,在地上边画图边说自己的想法。听了他的话,大家都说准行。 SkA鞍钢集团网站

在领导的支持下,当天就在工地上架起了土吊车——横杆吊斗。经过试验,完全适用。吊泥、吊砖都行,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SkA鞍钢集团网站

横杆吊斗这个简易设施是雷锋和工友们发明的,不仅修宿舍时用了它,其他工程也用过。在焦化厂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SkA鞍钢集团网站

在焦化厂建设中,雷锋善于开动脑筋进行技术革新,不仅发明了横杆吊斗,还革新了滑车和独轮车等生产设施,被焦化厂评为技术革新标兵。 SkA鞍钢集团网站

当建到最后一栋宿舍时,已是初冬时节。早晚已经开始结冰。这时,偏偏打地基的石头用完了,工地附近的石头都拣光了。时间不等人,如果坐等采石场运石头过来,不知得等到哪一天。雷锋和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开始到处找石头。 SkA鞍钢集团网站

领导把找石头这个紧急突击任务交给了雷锋所在的工段。雷锋和队员们自从接了这个任务,就到处搜寻。当时,雷锋和王茂余、叶连升一起,在姑嫂城河沟发现了石头。他们高高兴兴地用二齿钩子往上捞。石头上都长满青苔,一钩一滑,捞不上来。他和王茂余脱掉鞋袜,挽起裤脚,踏碎河边的薄冰,趟下水去。热脚伸进冰冷的水里,扎得刺心,渐渐麻木了。他们咬紧牙关,趟水把石头搬到岸边。当走上岸来时,着水的棉裤已经挂上了一层薄冰。 SkA鞍钢集团网站

他和突击队员们整整捞了一天,最终解决了打地基所需的石头问题。 SkA鞍钢集团网站

月月都是节约能手 SkA鞍钢集团网站

弓长岭焦化厂建设初期,什么物资都缺少。为此,厂党总支号召广大职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争当节约能手。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在化工总厂工作期间养成的节约习惯带到了弓长岭焦化厂,大力回收废旧物资。 SkA鞍钢集团网站

他用一个木箱子和两个纸壳箱子设立了节约箱。捡来的螺丝钉、螺丝帽、钢筋头、铁线等废旧金属物品装在木箱子里,捡来的旧擦机布、旧手套、旧劳动服、旧雨衣等装在纸壳箱子里,装满后,经过清洗再交给厂里。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义弟吕学广回忆,有一个星期天,雷锋从节约箱中取出很多旧手套、旧擦布,求他帮助清洗。雷锋说:“这些旧物品洗干净了,补上还可以再用。”他就问:“这么多,什么时候能补完啊?再说,我也不会补啊。”雷锋回答说:“你帮我洗一洗就行了,我会补。” SkA鞍钢集团网站

还有一次,吕学广发现雷锋把旧雨衣拆开,拼成很大的防雨布,就问:“你拼它干什么?”雷锋回答说:“用处可大了!房子漏了,可以压房子;什么东西怕雨淋了,可以盖上……”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在焦化厂的工友石素琴回忆说,有一次,雷锋看见一位工友上班没穿劳动服,就找出一件送给这位工友。他还把捡来的旧手套洗干净补好了,整齐地包成包送给厂里。书记厂长问他:“你一个男人怎么会干女人的活呢?”雷锋回答说:“我从小就会针线活。”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究竟为焦化厂回收了多少废旧物资,节约了多少资金,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月月都被评为节约能手。 SkA鞍钢集团网站

工人食堂的义务服务员 SkA鞍钢集团网站

原焦化厂技术员石惠卿回忆,焦化厂初建时期,雷锋经常干零活。他是个眼里有活的人,有些活根本不用领导分配。他还经常到食堂里摘菜、洗菜、洗碗、卖饭……这是人所共知的。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自愿当起工人食堂的义务服务员,经常帮食堂卖饭菜、拣洗碗筷、擦桌子、扫地。冬天下雪后,他早早去把食堂道路上的积雪扫得干干净净。他还把工人对食堂的意见及时反馈给食堂贾福林班长。 SkA鞍钢集团网站

贾福林回忆说,参加焦化厂建设的工人有1000多人,炊事班只有30多人,人手很紧张,雷锋经常到食堂帮助干零活。当时食堂吃水困难,要到几里外的姑嫂城去挑水,一天要用上百担水。特别是冬季,天冷路滑,容易摔倒,挑水是最苦最累的活。雷锋经常找几个小伙伴给食堂挑水,有时很晚才回去休息。 SkA鞍钢集团网站

同工段工友刘绍礼回忆,当时食堂吃水特别困难,姑嫂城水井里石块淤泥太多,水量不足,雷锋就带领我们团支部的团员去义务掏井。 SkA鞍钢集团网站

同班推土机手周祥厚回忆说,雷锋是个闲不住的人,好干活。他一去食堂,就帮助扫地、擦桌子、洗碗、卖饭、卖菜。在他的影响下,我也经常帮助食堂干活、挑水。 SkA鞍钢集团网站

冒着大雨保护水泥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抢救水泥的报道

1959年11月4日晚上11点多,雷锋正在调度室看书,听从矿里开会回来的王师傅说,气象台预报今晚有大雨。陈调度着急地说:“哎呀!焦炉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呢!没有东西盖,得马上想办法组织人抢救水泥。”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听了也非常着急,马上跑向工地。等到了工地,雨渐渐大了,现场找不到东西盖,他就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盖到水泥上。然后,赶快跑回宿舍,边找盖水泥的东西边喊人。一时找不到能用的东西,他就把自己的被子抱了起来,拿到工地盖在了水泥上。在突击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水泥全部盖好了。 SkA鞍钢集团网站

沈阳军区档案馆的《雷锋同志报告录音整理稿》这样记载了这件事:“我跑到工地以后,雨越下越大。这时,我想起了向秀丽同志的英雄事迹(向秀丽为保护国家财产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眼看国家财产就要受到损失了,自己怎么样来抢救呢?我想,抢救一袋水泥就是一袋,因此,我就把自己一件棉大衣脱下来盖到水泥上……跑到宿舍以后,我把自己的被子拿来盖在水泥上。当时我叫来了20多名工人同志,组织了一个抢救水泥突击队,我们找来一块大雨布,盖的盖,抬的抬,很快地就把那水泥盖好了……后来,李书记请来一个人,把我的被子、棉大衣给我洗干净了以后,又送到了我的宿舍。”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工友易秀珍回忆:“有一天深夜,外边打雷又下雨,我已经睡下了。忽听窗外响起一阵脚步声,还影影绰绰听人说什么东西遭雨淋了……第二天才听说,是工地专用列车上昨天没有卸完的几车皮水泥没有盖……我跑到现场一看,雷锋那床大红花布被还盖在水泥上。” SkA鞍钢集团网站

雷锋的老乡兼工友彭佑生对雷锋抢救水泥这样评价:“通过这件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雷锋在关键时刻对党的事业的忠心,看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舍己为公、爱厂如家’的奉献精神。” SkA鞍钢集团网站

 
 
©2017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辽ICP备05004580    * 建议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