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第三章 在鞍钢,他淬炼共产主义伟大品格 来源:鞍钢日报
2021-04-14
他的心里始终装着集体 ![]()
雷锋用过的工具和节约箱
据雷锋同班工友王凤珍回忆,当时,每个大班有四个组,在“争创高产周”劳动竞赛中,每个月评比一次高产周、红旗组,就是照一张集体相表扬表扬。 当年,第一次评完高产周,吊车组被评为红旗组,全班成员拍了第一张集体照,王凤珍花钱洗了三张,珍藏至今。 原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北煤推土机包修组的解生宽说,一次推土机司机轮休,自己所在的包修组为推土机进行大修,雷锋前来学习。 当雷锋听他讲完各零部件的构造和连接方法后,忽然说:“要想得到红旗组,靠一个人的力量不行,大家必须团结一心,就像这些零部件一样。” 雷锋领悟到了集体的重要性,更加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多作贡献。 雷锋工友姜胜田回忆,那时厂里要求“机械要光、马达要亮”,推土机整天在煤场作业,会沾上大量煤尘、油污,要用企业发的小布垫擦干净。用过后的小布垫,就扔到垃圾堆了。 雷锋看到小布垫每天的消耗都很大,只用了一两次就扔掉实在可惜,他就主动把用过的小布垫收起来,并经常到现场回收大家用过后扔掉的小布垫。 开始时,回收的布垫比较少,他就用柴油清洗后再使用。后来,积攒的布垫越来越多,为了避免产生新的浪费,他就到山上挖来黄土,和成泥水,把小布垫浸泡后去油再清洗干净,晾晒好再使用。 姜胜田说:“当时,像雷锋这样回收清洗小布垫再用的人,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个。” 1958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洗煤车间也开展了节约竞赛活动。 车间建立了节约仓库,并设立了节约登记簿。每个人节约和回收的物品,都可以记在登记簿上,根据每个人登记的物品数量来评选先进。 其实,雷锋早就开始了节约行动,不少车间青年已经提出了“学习雷锋点滴节约精神”的口号。在这次竞赛中,雷锋捡拾回收的东西最多,也是被大家公认为成绩最好的一个。 但是,到了月末评比会上,雷锋在登记簿上记载的却最少。有人问他:“你回收的东西最多,为什么不登记啊?难道你不愿意当先进吗?” 雷锋笑着回答说:“节约是党的事业的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不是为了当先进才这样做的。” 助人为乐,传递温暖与友爱 ![]()
雷锋学习技术用的书籍
在师父李长义看来,雷锋对他是既尊敬又关心。工作中,雷锋有活抢着干,等学会了推土机维修,就几乎不让他再动手了。工作间歇时,也总是让他去休息,而雷锋要么待在车上,要么去帮助其他工友干活。 据雷锋所在班原班长闫广全回忆,在煤场,夏天比较热、冬天又比较冷,雷锋在工作时间里夏天不乘凉、冬天不取暖。他让师父到屋里休息,自己在外边看车、加油、清扫、维护机械,或者指挥吊车作业。 工友王凤珍、张淑霞在化工总厂洗煤车间负责看发电机,轮到她们休息时,都是雷锋去顶班。看到她俩每天抬柴油很费劲,他经常主动去帮忙。 一天,带动发电机的内燃机坏了,她俩急忙出去找人帮忙修,雷锋正好碰到,就去帮助修好了。以后,一有时间就给她们讲内燃机的知识,还把自己买来的技术书送给她们。 雷锋不仅在工作上帮助工友,在生活上也是一样关心照顾。 原化工总厂北洗煤车间负责教育工作的夏秀芝回忆,雷锋在鞍钢工作时,正处于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紧缺,吃饭要定量,雷锋是推土机司机,定量高,每月40斤,他的粮票没少给人。 闫广全回忆,同雷锋一起从湖南来了不少同志,他们在湖南老家吃细粮,吃不惯东北的高粱米、苞米面等粗粮,雷锋总是自己吃粗粮,把细粮送给湖南来的老乡。 车间主任白明利在回忆录中记述,1959年4月,炼焦工人王大修不慎将当月的工资、粮票、饭票全丢失了。雷锋得知后,开饭时把他拉到食堂,发动大家为他凑钱买饭票,自己也拿出10元钱和8斤粮票。 雷锋给许多工友捐过钱。张建文母亲病故,雷锋给他寄去20元钱。刘大兴家里急等着用钱,手头吃紧,雷锋马上拿给他30元钱。 老乡邹本国高烧严重,雷锋连夜背他去医院。住院7天,雷锋天天下班去看望,每次都买一些好吃的东西,给了他亲人般的关心和照顾。 据《雷锋在化工》记载,在日常生活中,雷锋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同志们做这做那。 当时雷锋住在职工八宿舍72号房间,每天清晨,他都是第一个起床,擦桌子、扫地、倒垃圾,几乎包下了寝室内全部卫生。每次吃完午饭,他都放弃休息,主动到食堂帮助洗碗筷、扫地,一度让人误以为他是食堂的服务员。 雷锋有一个从湖南带来的大线板,一遇到同志们的衣、裤破了,他就拿出来为他们补上。他还经常帮助同寝室的伙伴们拆洗被褥。 师父李长义在《我的好徒弟——雷锋》一文中这样写道:“雷锋当时还是个孩子,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这样不平凡的事实在不一般。看上去,雷锋所做的都是一般小事,似乎没有惊人之处,但实际做起来,确确实实不太容易。” 两篇特殊意义的日记 ![]()
雷锋日记
1959年10月25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这篇日记体现着雷锋工人时期的最高思想境界和创造出的精神高地。这篇日记中的三个“永远”,表现出雷锋的崇高思想境界。永远力争上游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雷锋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永远忘我劳动是雷锋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他以主人翁的姿态,不计条件、不计报酬、不计时间,把自己的一切都要奉献出来,忘我地全心全意地去参加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关爱他人、热爱集体,处处体现着人间大爱和真情。这三个“永远”是雷锋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也是工人雷锋的真实写照,雷锋就是这样的人。 此外,雷锋日记中“四个对待”“有限无限”的论述是雷锋在鞍钢工作期间的关键词。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师父回忆:“我们俩在煤场4号区清完煤底子,坐在煤场大吊车底下的轨道上休息时,雷锋从兜里掏出笔记本写了一句话,写完他拿给我看,他在笔记本上写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阶级敌人要像严冬一般残酷无情’。这句话,我看写得挺好,但当时我并不理解。” 雷锋的老乡、工友易秀珍回忆:“这两篇日记雷锋写得特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还记忆犹新。这也是雷锋经常说的两句话。当时我反复阅读这两篇日记,比喻恰当、富有哲理,也许这两篇日记就是雷锋铭刻在心中的座右铭。”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是雷锋对工友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这种真挚友谊的内心感受。“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是雷锋对产业工人当家作主后,人们表现出的空前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和火热年代的真实记录。“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是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之后,对待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一种态度。“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是雷锋亲身经历新旧社会两重天,对残酷压迫劳苦大众的三座大山、一切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分子的切齿仇恨。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雷锋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刘胡兰》《黄继光》等书籍和观看《董存瑞》《青春之歌》《上甘岭》等电影后的感悟,他感到人的生命太短暂、太有限了。但是,他在产业工人的实践中感到,通过向全国劳动模范孟泰、王崇伦和张秀云学习,搞技术革新,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一天能顶两天用,能做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所以他说:“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 两篇日记有一个从认识、实践到再认识、再实践,从工厂到部队不断完善、丰富、凝练、升华、形成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