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伦的故事:第四章 运筹帷幄 不负重托

 来源:鞍钢日报  2021-04-29

在现场领悟到“干部、工人和技术员要三结合” 0Pf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右三)在与工人和技术员的接触中获得了许多技术攻关的线索。

1955年,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工具车间”。翌年,王崇伦被提任为该车间生产副主任。他经常在办公室忙着签文件、批报表。这对他来说已经很吃力了,但是,有些工人和技术人员看他一时间很少到现场来,就在背地里发出不少议论,有的说他的两眼只能向上不能向下,有的说他当了官,把工人忘了,等等。 0Pf鞍钢集团网站

听到这话,王崇伦立即找到党委书记,要求回到他的刨床小组去。党委书记说,凡事不能消极应对。王崇伦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在眼下不宽裕的时间里尽量挤出些时间到现场去。那时,他们车间正为鞍钢许多厂矿赶制一批机器分油器。他到了现场就劳动起来,还发现给分油器的螺丝开口既费力、又费工,钳工们用锯加工,累得满头大汗,活儿出不上几个,锯条却断了不少。他想用机器来代替人力,但时间不容许慢慢琢磨,他就把技术员马宏朴和老工人刘玉新等找来,商量一个解决办法。第一天没成功,第二天又琢磨,就这样,他们琢磨出一套铣床快速切削螺丝开口的工具。 0Pf鞍钢集团网站

当时他并没有想到,一到现场,又实现了一项技术革新,提前完成了任务。从这件事情里,他深深感到,要带领群众完成生产任务,就得坚持技术革新,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要坚持技术革新,就不能光靠自己,而要依靠工人和技术员。他们之中,有的有丰富的知识,有的有丰富的经验,只要把他们的智慧集中起来,什么革新都能实现。但是要做到这点,就不能只是形式主义地到现场走走、看看,而是要同基层劳动者打成一片,共同劳动,共同讨论。想到这些,他进一步明白了,要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要把技术革新继续推向前进,就得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与工人和技术员打成一片。 0Pf鞍钢集团网站

1959年4月,王崇伦当选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他应邀参加了辽宁省机械工业先进技术表演观摩队,先后到沈阳、丹东、本溪的23家企业进行技术交流。 0Pf鞍钢集团网站

他利用技术交流的空隙,为多家企业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各单位纷纷致信鞍山市、鞍钢,盛赞王崇伦的高尚精神和高超技艺,他的高尚精神和高超技艺至今仍为大家所津津乐道。王崇伦不仅真心实意地为他人解难题,毫无保留地把费尽心血钻研出的技术教给别人,也虚心学习了他人的先进之处,应用到企业生产中。 0Pf鞍钢集团网站

为表彰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全国“群英会”于1959年召开。贡献突出的王崇伦作为行业代表出席,再度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号。 0Pf鞍钢集团网站

会议期间,王崇伦和其他受表彰的同志一同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毛主席握着他的手称赞他为“青年的榜样”。 0Pf鞍钢集团网站

这是王崇伦第一次亲眼见到毛主席,激动之余,他深感自己只有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更多的贡献,才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0Pf鞍钢集团网站

由于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王崇伦先后14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也接受过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让王崇伦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王崇伦懂得了工人阶级所担负的重大责任,懂得了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所以他在生产上才会有那么大的决心和勇气,才会发挥出那么高的智慧和才能,才能够不断创造出那么出色甚至惊人的成绩。 0Pf鞍钢集团网站

群众性技术革新等探索铸就了鞍钢宪法的光辉 0Pf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前左一)和孟泰发起的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运动的力量超乎想象。

王崇伦和孟泰在鞍钢发起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协作运动,引起了鞍山市委和鞍钢党委的高度重视。1960年初,鞍山市委起草并形成了《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经市委讨论后报送省委和中央。其中提出了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原则,即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并把这些原则称为鞍钢宪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0Pf鞍钢集团网站

毛泽东主席在该报告上批示:“这个报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兴,不觉得文字长,再长一点也愿意看,因为这个报告提出来的问题有事实、有道理、很吸引人,创造了一个‘鞍钢宪法’。‘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毛主席在该报告的批示中,以苏联经济为镜鉴,对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工作作了科学总结,强调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以及大搞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这就形成了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两参一改三结合”。在随后的日子里,鞍钢宪法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周恩来总理也曾赞扬它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对未来的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鞍钢宪法是对我国工业企业发展道路和管理模式的成功探索,其鼓励开展技术革新并动员全员参与的理念,也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相一致,并对欧美及日本等外国企业的生产管理产生一定影响。 0Pf鞍钢集团网站

如今,每当人们纪念毛主席批示鞍钢宪法时,都不能不回忆起王崇伦,不能不回忆起这位“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为鞍钢乃至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能不回忆起他作为一代杰出的工人代表对于技术的追求和激昂的攻关热情与创新精神;不能不回忆起他从童工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从普通车工到车间主任、工程师、研究员的传奇人生。他推动了鞍钢技术创新的蓬勃发展,而这背后艰辛的付出人们无法想象。 0Pf鞍钢集团网站

艰难岁月里,以卓越的意志品质再立新功 0Pf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中)对待技术创新永不懈怠,永远在路上。

1960年7月17日,王崇伦被破格提拔为工程师。几年后,他又被提任为鞍钢机修总厂北部机修厂副厂长,并于1964年12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0Pf鞍钢集团网站

1973年7月,王崇伦结合自己之前所总结的经验和当时鞍山市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了能够促进生产的方案。他主动向上级提议由鞍山市总工会召开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向全市职工发出“战胜雨季、酷暑,确保完成第三季度钢铁生产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国庆献厚礼”的号召,来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0Pf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的做法在当时无疑是很大胆的,因为当时国内组织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是禁区,稍微一个不注意,面临的就是万丈深渊。而当时为了挑起担子,推动全市抓好群众的生产工作,王崇伦顾不得个人荣辱,大胆强调劳动竞赛是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倡导创造性劳动的有效途径。经过他的积极努力,鞍山市总工会以组织不同工种竞赛为突破口,开始了恢复劳动竞赛的工作,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有着突破意义的。而他也通过实施“抓点带面、抓老带新、抓强带弱”的措施,很快使生产运动会、对手赛、千台时赛、技术表演赛等几十种形式不同、内容各异的劳动竞赛在全市工矿企业热火朝天地铺展开来。当年,全市工矿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大幅提升。后来,王崇伦还到鞍钢南部机修厂指导开展“双千”(月创千台时,日创千分钟)竞赛,有27人次突破该厂历史生产纪录。小型段刘宝富班创加工小渣口班产300个的新水平,超过全段历史最高纪录的50%。所以,当国庆24周年到来的时候,全市各条战线的职工都用优异的成绩向共和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0Pf鞍钢集团网站

也正是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王崇伦完成了炼钢推渣机等12项革新创造,为鞍钢生产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也为很多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他无愧为技术创新的红旗手,更无愧为一代英模。 0Pf鞍钢集团网站

离开鞍钢后,王崇伦曾回到鞍山调研。有一次,在走访鞍钢退休职工时,王崇伦刚走进一位老职工的家,就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气。他不禁纳闷:“现在还不是饭点啊。”这时这位老职工迎了上来,握着王崇伦的手说:“我在鞍钢工作的时候,就久闻您的大名,您当时在车间搞的那些发明我到现在都还能清楚地记得呢!我当时只是车间里的一名工人,您的‘万能工具胎’真的很厉害,为我们这些流水线工人生产节约了不少时间呢!” 0Pf鞍钢集团网站

老职工这么一说,勾起了王崇伦的很多回忆,以往在鞍钢工作时的情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0Pf鞍钢集团网站

正在两人有说有笑地聊着时,老职工的老伴已经准备好了一桌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饭菜。 0Pf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这才明白原来饭香正是从这里飘出来的,还没等他问到底怎么回事,老职工就拉着他往饭桌旁走:“您为群众做的每一件事我们都感激在心,早就听说您要来看我们,我天天在家盼着。今天这顿饭我们早早就开始准备了,无论如何您都要在这里吃,我知道您要是忙起来,可能又是一个馒头支撑一整天。” 0Pf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听了非常感动,这一次他没有拒绝,他知道,这顿饭承载的是老职工满满的心意。于是,他留了下来。那顿饭,他吃得很香。这位老职工只是千千万万被王崇伦的精神鼓舞的群众中的一员,王崇伦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群众的心目中光芒万丈。 0Pf鞍钢集团网站

 
 
©2017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辽ICP备05004580    * 建议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