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伦的故事:第五章 临危受命 创造奇迹

 来源:鞍钢日报  2021-04-30

面对急难险重,坚决取得胜利 T59鞍钢集团网站

鞍钢技协队伍是王崇伦(右)强大的后盾。

1975年的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打乱了鞍钢炼铁厂的生产节奏。 T59鞍钢集团网站

11月29日,辽南发生5.4级地震。时值严冬,辽南又刚刚下了一场暴雪,天气非常恶劣。受到地震的影响,鞍钢炼铁厂一批铁水罐凝铁,造成数座高炉无法出铁,没有氧化残铁机,被迫休风。 T59鞍钢集团网站

危难之中,鞍山市委找到鞍钢:“情况十万火急,请大家必须立刻想办法解决,只要能解决问题的同志,全部都上!”鞍钢领导立刻说:“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任务王崇伦应该能够解决,我立即让他想办法!” T59鞍钢集团网站

接受上级领导的任务时,王崇伦坚定地回答:“感谢党和国家对我的信任,任务一日不完成,我就一日不离岗!”就这样,他再一次受命上阵。 T59鞍钢集团网站

尽管情况复杂,王崇伦却丝毫不乱阵脚。他知道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无法完成任务,整个鞍钢技协队伍是强大的后盾。 T59鞍钢集团网站

定好方案后,他迅速部署,双管齐下,一边召集人马,一边收集技术资料。当天,李绍奎、王广发、许朝清、赵玉林四位技协老将就聚集到炼铁厂,氧化残铁机的图纸资料也全部同时到位。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对四位老将说:“我们大家都是临危受命,越是这样越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辜负了组织对我们的信任,你们大家都是技协的老将,现在检验我们大家真本事的时候到了!” T59鞍钢集团网站

当天深夜,王崇伦带着四位老将吹响了自制氧化残铁机的战斗号角,马不停蹄地奋战了3天3夜。他们连吃饭也是速战速决,事后回想,竟都不记得当时吃了什么。 T59鞍钢集团网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研制出了第一台氧化残铁机。这台机器工作效率很高,很快便顺利投入了作业。 T59鞍钢集团网站

在唐山大地震灾后援建中展现责任担当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中)总是愿意多想一些,多做一些。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当地生产生活设施遭到严重破坏。8月22日,鞍钢赴唐山救援抢修小分队的成员一早便在鞍钢门前集合。那天王崇伦的话让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使命感:“这一次去唐山,每一个人都要争分夺秒,必须拿出百分百的战斗力,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多耽误一刻,他们就会多受苦一刻!” T59鞍钢集团网站

就这样,在王崇伦的带领下,24辆满载救灾人员和各种抢修器材的汽车火速驶向唐山。在去往唐山的路上,王崇伦没有丝毫懈怠,抓紧时间与车上的抢修人员争分夺秒地设计救助方案。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分片安营扎寨、统一生活保障、就地勘察实情、实施对口包揽、先行解决送电、全力恢复主体生产”的援助方案。 T59鞍钢集团网站

抢修小分队一到唐山,便按照援助方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工作。历经20天苦战,1号变电所提前10天恢复送电,鞍钢抢修分队成功地打响了抢修第一枪。 T59鞍钢集团网站

当时的抢修工作是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地震发生时恰逢酷暑时节,气温很高。地震破坏了水管,饮水成了难题。从外面运进来的水自然要先满足群众的需求,队员们很难喝上干净的水。同时,空气冲弥漫着恶臭,飞蝇成群,严重污染的环境使大部分队员患了痢疾。就是在这种恶劣条件下,为了帮助灾区群众早日脱困,队员们每天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当时患有重度痔疮,每天深受病痛折磨,可一想到受灾群众不仅要忍耐恶劣的环境,还要承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他就觉得自己的这点苦不值一提,每天多工作一会儿,就能帮助灾民早日重建家园。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不仅自己这样做,还鼓励小分队的队友们:“现在是群众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再苦再累也不能让他们受苦受累!” T59鞍钢集团网站

就这样,王崇伦忍着病痛,与抢修队员一起奋战了80多个日日夜夜。他一边指挥抢修,一边时刻想着“统一生活保障”的问题,解决受灾群众和抢修队的生活需要。 T59鞍钢集团网站

一天,一名唐山百姓端着茶水找到王崇伦小分队,对他们说:“都是因为你们的无私帮助,我们现在才能喝上干净的水,不知道怎么报答你们,请你们喝上一碗茶水,你们辛苦了!” T59鞍钢集团网站

这不是普通的茶水,是承载着灾区群众感恩之情的茶水。王崇伦郑重地接过碗,一饮而尽:“这碗水也是敬你们的,你们在灾难面前依旧坚强,也同样是对我们的鼓励!” T59鞍钢集团网站

支撑和激励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来自党和国家果断和有序的指挥,来自全国千千万万对唐山伸出援手的普通老百姓,来自像王崇伦抢修小分队这样的救援人员的拼命工作。王崇伦的抢修小分队没日没夜的抢修工作为唐山这座城市的恢复建设贡献了很大力量。 T59鞍钢集团网站

为鞍钢七号高炉改建工程呕心沥血,精神永远闪耀 T59鞍钢集团网站

1977年,一副前所未有的重担又落在了王崇伦的肩头——组织上任命他担任鞍钢七号高炉改建工程的总指挥。这项工程要拆除原有的七号、八号高炉,然后建起容积为2580立方米的七号高炉,这在当时是国内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的高炉。 T59鞍钢集团网站

为了高效地完成任务,王崇伦在心里默默地作了一个决定。他回到家就开始收拾行李。妻子以为他要出差,便问他:“出个门而已,也不用把铺盖卷都带走吧?”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边卷铺盖边说:“这可不是出远门,我要搬到工地去住!” T59鞍钢集团网站

“搬到工地上住?工地上那么冷,你这身体怎么受得了?” T59鞍钢集团网站

“工友们都在工地上呢,他们都能吃苦,为什么我不能?况且这次的项目十分重要,绝对不能马虎。住在家里很难及时知道工地上的情况,我不放心。” T59鞍钢集团网站

看到王崇伦执意要搬去,妻子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地帮着收拾好行李。第二天,王崇伦就搬去工地上了,吃住不离现场。 T59鞍钢集团网站

在工地上指挥的这段时间,他很少回家,并常开玩笑说:“工地就是我家。”工人每每听到他这么说,都开玩笑回应他:“你这么说,小心嫂子不让你回家!” T59鞍钢集团网站

其实,王崇伦心里又何尝不挂念自己的家人。可是,眼下最重要的还是高炉工程,如果不能“凯旋”,就更对不起为自己作出牺牲的家人了。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一直认为,不管任务的难易程度如何,单干是绝对成不了大事的,团结才是力量。为了发掘参战职工的聪明才智,他要求各参战单位一律成立领导牵头的“三结合”攻关组,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一起行动,设计、制图、成稿一体化,对本单位承担的项目技术难题展开群策群力的突破。 T59鞍钢集团网站

在攻关过程中,王崇伦还经常将各攻关组集合到一起,互相交流经验。在王崇伦的领导下,这个凝聚力很强的集体犹如磐石,朝着目标齐头并进。 T59鞍钢集团网站

在工地上,人们时常看到王崇伦有时顾不上吃饭,就在手里捏着一块馒头,边吃边与攻关组的同志切磋破解难题。说得激烈时,他全身心投入,馒头都忘了吃,等到想起来,馒头早就冻得又冷又硬。他却顾不上那么多,就着开水接着啃。 T59鞍钢集团网站

有一次,王崇伦和攻关组的同志们正在探讨一个技术难题。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手中吃了一半的馒头突然掉到了图纸上。就这么一下,王崇伦好像被“砸醒了”。他突然受到了启发,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说道:“是不是可以在高炉上添加一个部件,既能加强它的硬度,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容量呢?”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T59鞍钢集团网站

在场有人开玩笑说:“这个馒头天天跟着总指挥一起和我们开会,看样子也沾上了灵气,我们都没话说的时候,它反倒有话说了呢!”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不好意思地把馒头捡起来,吹了吹说:“我这个可不是一般的馒头,它可是我的军师!”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的指挥成了一道最有效的动员令,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工地上的所有人,各单位的攻关组齐心协力,很快便攻克百余项技术和施工难题。工友们私底下都说王崇伦是工作狂,工作起来什么都顾不上,比年轻人还能吃苦。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较起劲来,谁都比不上。设计图上但凡有微小的偏差,他都能很快识别并立即改正。他告诉工人们:“越是大的工程,越不能有小错误。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使整个工程毁于一旦。” T59鞍钢集团网站

在工作中,王崇伦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漏洞,不容许存在任何一个小瑕疵。对于这方面,他比任何人都要严苛。 T59鞍钢集团网站

为了早日完成任务,王崇伦总是起得比工友们早,睡得比工友们晚。才刚来工地一个月,他就整整瘦了一圈。 T59鞍钢集团网站

在王崇伦的带领下,鞍钢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优化组合设计,苦战了整整3个月,完成了以往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5万张图纸的设计任务。这沉甸甸的5万张图纸背后的诸多艰辛以及那无数个不眠的日夜,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个中滋味。 T59鞍钢集团网站

设计图最终完成的那天,有的技术人员甚至像孩子似的哭了。他们在设计图上付出的汗水都在此刻化成了喜悦的泪水。对所有工作人员来讲,这些设计图重如泰山,而此刻它们又显得如此轻柔。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对所有在场的技术工人们说:“我们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因为我们不仅为造高炉节省了宝贵的时间,还提升了自我价值。三个月前,我们眼前是一堆白纸,但三个月后,我们用自己的努力付出换来的5万张设计图,以及为此而画的10万张草稿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和设计人员交付的5万张设计图,使修建部职工成功地将高炉安装主体设备85吨大路吊整体移位10米。王崇伦和工友们高效细致的工作,为修建部的同志们多赢得了一个多月的工期,使得在具体修建时有更多的时间加固每一块砖瓦,让高炉可以更加坚固。 T59鞍钢集团网站

在这次特殊的会战中,王崇伦不仅在设计工作上亲力亲为,还综合协调设备供应、后勤服务等单位和部门,使之成为工程服务中配合默契的“一盘棋”,为工友们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他就是这样总揽全局、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工友们,但对自己的生活却总是马马虎虎。 T59鞍钢集团网站

除了实地指挥改建工程外,王崇伦还南下上海、北上吉林处理加工订货中的棘手难题。他四处奔波,最终争取到173个兄弟企业的支持,使这些企业对鞍钢这项重大改造工程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 T59鞍钢集团网站

1977年底,改建工程得以胜利竣工。鞍钢七号高炉终于流出了改建后的第一炉铁水。这一天,整个鞍钢都沸腾了。所有人都在为这一炉铁水而呐喊,积蓄太久的情感在这一刻随着烧灼的铁水喷薄而出,庆贺的声音响彻云霄。 T59鞍钢集团网站

王崇伦和万余名参战职工一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智慧和汗水为鞍钢谱写了历史性的辉煌篇章。这辉煌不仅仅属于鞍钢,也不仅仅属于祖国,更是属于无数个像王崇伦一样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日夜奋斗的钢铁工人。 T59鞍钢集团网站

七号高炉工程的顺利竣工,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炼钢设备,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炼钢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该项工程实现了真正的高速度、高质量、低消耗、零事故,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创造了我国大型高炉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T59鞍钢集团网站

1978年,王崇伦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离开了他眷恋的鞍钢。 T59鞍钢集团网站

2002年2月1日,王崇伦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王崇伦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演绎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优秀品质。虽然他永远地离开了,他的精神却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T59鞍钢集团网站

 
 
©2017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辽ICP备05004580    * 建议使用IE9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