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采访,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添“新”意分享了经验体会和意见建议。
谭成旭围绕“传统产业怎样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个问题,用鞍钢所属的本钢集团来举例说明。他说,与鞍钢合并重组后,这家老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重焕青春。近几年,本钢瞄准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轻量化变革趋势,依靠技术升级推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超宽幅冷轧汽车板产品,不断拿到国际一线汽车厂商的订单,汽车钢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大幅提升;投入120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加快推进全流程、全场景、全链条数字化转型,钢铁产业智慧指数提升58.5%,进入行业第一梯队。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本溪市考察了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厂里的“智慧大脑”集控中心投用后,助推劳动生产率提高65%,产量提升25%,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了新动能。本钢的焕“新”之路证明,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以高端化引领,以智能化赋能,以绿色化增效,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高“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当谈到“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时,谭成旭说,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综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新产业,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鞍钢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近3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都优于行业和全社会平均水平,“鞍钢制造”广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蓝鲸1号”超深水钻井平台等国家重大工程,挺起了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国内铁精矿产量连创历史最好水平,持续保持国内第一;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明显增长。要坚持抓创新、打基础、优生态协同发力,加快产品技术迭代升级和高附加值新产品开发,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促进科技和产业一体化发展、“双螺旋”提升,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大增量”。
谭成旭对于“怎样通过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这个命题有着深刻的思考与体会。他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接续推进,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得以破除,依靠改革激活力增动能已经成为广泛共识。鞍钢坚持走“改革+市场”发展之路,推出以“授权+同利”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让权力放下去、效率提起来;全力打通三项制度改革痛点堵点,钢铁主业实物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平台化、专业化、市场化”加速释放聚合效能。此外,还要加快推进科技、人才等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新闻素材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