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哧”的一声淬火声响,轧制完成的热成型车轮钢,在万能试验机中迎来了蜕变时刻。
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中试基地材料分析室内,研究员董毅透过透射电镜凝视着屏幕上交错分布的马氏体束与纳米级第二相粒子,正是这些精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材料的卓越性能。
测试数据显示,这款新产品制成的车轮强度是铝合金轮的6倍、重量与尺寸精度媲美铝合金轮、综合成本为铝合金轮的70%、碳排放量为铝合金轮的1/8,展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汽车与家电用钢研究中心主任徐鑫高兴地说:“我们实现‘以钢代铝’的技术跨越,对于钢铁和汽车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我们鞍钢科研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
今年上半年,鞍钢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及鞍钢集团本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锚定高端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产品国产化、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取得显著成效,为制造业攀“高”和制造强国建设注入澎湃“钢铁动能”。
坚持创新引领 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
实现高端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自主化。
走进位于北京昌平的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一场“材料革命”正在这里悄然进行。
该院聚焦高效节能电力装备的“心脏”材料——高端取向硅钢,以超常规思路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向硅钢恒抑制力控制技术体系”,为决定材料性能的关键微观结构优化开辟了全新的生态环境。
基于这套原创技术体系,鞍钢集团成功实现0.20mm和0.18mm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工业化稳定试制,完成了20AG085和18AG080级别取向硅钢鞍钢首发,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负责人刘旭明骄傲地告诉记者:“这项成果已通过国家电网权威检测,并获得多家行业头部企业的认证,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高端电工钢材料领域的自主能力。”
今年以来,鞍钢集团坚持创新引领,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营造鼓励创新良好生态,加快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先进钢铁、钒钛材料支撑。
位于成都的攀钢钛金属技术研究所,正奔涌着加快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的热潮——
管型材产品开发项目团队聚焦核电、航空等高精尖领域,深耕钛无缝管冷轧、热处理、挤压等全链条工艺;
钛合金板棒线轧制成型项目团队新开发的国内最大厚度钛合金厚板,第三方评分高居参评单位榜首;
钛合金熔锻成型项目团队以创新性的“高均匀性大单重基元制备结合固态增材技术”解决了大规格钛合金组织均匀性控制难题,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今年上半年,鞍钢集团自主研发多项新技术并填补国内空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支撑。”鞍钢集团科技发展部科技创新管理工作负责人介绍说。
心系“国之大者” 推进高端产品国产化
顶着夏日辽东湾的骄阳,记者走进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厚板部5500产线现场,这条世界一流的厚板生产线正以“超薄、超宽、特厚、大单重的产品”为核心竞争力开足马力、全速轧制。
厚板部技术质量室轧钢主任工程师韩旭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一批特殊钢材:“这是船用液氨燃料舱用低温钢LT-FH36;这是特厚高强Q490RW钢板,用于原油储罐制造……这些钢材过去都靠进口,现在我们自己能生产了,不仅为国家省了钱,更重要的是,这些高端产品让中国在世界上彰显了硬核制造实力!”
“今年以来,鞍钢集团心系‘国之大者’,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推进高端产品国产化,全力实现产品自主可控。”鞍钢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7月的辽西大地,暑气灼人。步入凌钢股份钢轧厂中宽带作业区,钢板热浪与轧机轰鸣交织,职工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这里,是凌钢制造高端产品的核心区域。在作业区成品库内,记者看到泛着青灰光泽的高端钢材整齐排列,每卷都配有记录全流程生产信息的“电子身份证”。
为了生产高端国产化产品,鞍钢集团各基地、各产线都有自己的极致追求。在鞍钢矿业齐大山选矿厂集中控制室,生产经营室主任张兴艺向记者介绍,该厂聚焦打造“世界级产品”,通过应用“辊压+湿式预选”工艺破解了贫赤铁矿高效分选的世界性难题,精矿品位可达到67.5%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鞍钢集团超前识别和积极对接用户对高端钢铁、钒钛材料需求,集智聚力推动产品高端化攻关,开展新产品万吨级产业化攻关,其中,14项新产品实现万吨级推广共70余万吨;本钢板材热连轧厂2300生产线成功轧制2190mm超宽幅热轧卷板,创造了国内热轧卷板宽度的新纪录;采用攀西钛资源直接制备航空航天级海绵钛及高端氯化法钛白粉的成套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生产出相关产品……
在高端产品的淬炼中,鞍钢集团淬出了底气、淬出了锋芒,为先进钢铁、钒钛材料国产化替代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世界一流 推进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
6月的一天,在鞍钢集团营口港物流基地,一批印有鞍钢标志的钢轨被吊装上船,运往欧洲。今年上半年,鞍钢股份顺利通过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和欧洲标准(EN)双认证,生产的欧标钢轨已累计出口超6万吨。
认证壁垒的突破带来的是市场突破,高附加值的鞍钢钢轨由此牢牢嵌入欧洲核心铁路网。截至今年6月底,鞍钢钢轨已通过全球5大主要铁路标准体系认证,同时持续保持中国CRCC认证及国际IRIS认证资质,认证范围覆盖了全球主要铁路市场的权威标准,为后续出口铺设了“快车道”。
“产品通过国际和各国标准认证,才能获得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竞争的入场券,进而提升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鞍钢国贸欧洲公司副经理柳汝涛向记者介绍说,今年上半年,本钢汽车钢出口欧洲同比增长34.82%,攀钢重轨对欧洲直供量同比翻番,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国际高端市场对鞍钢集团产品的认可。
今年以来,鞍钢集团各级企业和相关部门聚焦世界一流,加快推进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通过突破国际认证壁垒、深化战略客户协同等举措,推动产品在汽车、能源等关键领域国际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有效增强了产品溢价能力,为鞍钢集团产业链升级开辟了新空间。
在吉隆坡,鞍钢国贸马来西亚办事处刚刚挂上牌匾。窗外,双子塔灯火璀璨,室内,鞍钢国贸东南亚办事处经理陈振强正与当地合作伙伴敲定首批耐候钢订单。“今年上半年,鞍钢国贸在东南亚、中东、南美洲和非洲新增4个窗口,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以高附加值产品抢占全球新兴市场。”
这种敏捷布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鞍钢集团在世界钢材供应链中的地位。今年上半年,鞍钢集团出口钢材同比增长10.59%,其中,鞍山区域品种钢及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签约比例达到73.16%,同比提升0.96%;攀钢重轨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直供东南亚高铁项目的产品正源源不断跨越山海、走出国门。
为推进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鞍钢集团品牌战略锚定“高端钢铁产品的制造者”同步升级。“我们整合集团优势资源,以更高标准创建了‘AN’系列高端钢铁产品品牌,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鞍钢集团战略规划部品牌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AN”系列品牌的创建发布将有助于中国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从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到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再到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今年以来,鞍钢集团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向“高”而攀的生动实践,以高端化为引领凝聚起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面向未来,鞍钢集团将继续锚定高端化发展方向,加快建设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
鞍钢日报记者 石运来 兰天碧 姚炳宇